AI助手
点击获取
回到顶部
抖音
小红书
微博
公众号
小程序
手机浏览
相对面教育同步相对面教育备考资料信息:2024年国省双考公务员备考:08-02每日一练:常识判断之生活常识。更多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,安徽公务员考试,安徽事业单位备考,安徽公务员考试资料等相关资讯,请关注相对面教育的备考资料,以及安徽相对面教育(www.xduim.com)官网和考务咨询热线(0551-63644001),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。
常识判断之生活常识
1、在我国交通标志中,蓝底白色自行车图案表示:
A、禁止非机动车通行
B、准许非机动车通行
C、非机动车通道
D、自行车停放区域
2、一种固定下来适合和便于网络交往,判定行为者是否文明和礼貌的行为标准就是:
A、网络道德原则
B、网络道德规范
C、网络道德素质
D、网络道德礼仪
3、组装自行车的工序和时间为:前轮辐条和外胎(1小时)、后轮辐条和外胎(1小时)、车身传动系统(20分钟)、车身制动系统(20分钟)、调试(20分钟),那么,最佳安装流程的用时是:
A、1小时
B、2小时20分钟
C、2小时
D、3小时
4、下列符合常识的是:
A、2000毫升矿泉水约重2斤
B、成人使用的标准筷子长度约为14厘米
C、仍在流动的淡水河其水温为零下3摄氏度
D、弯道较多的盘山公路限速100公里每小时
5、下列关于日常礼仪说法正确的一项是:
A、在宴会中,将筷子横搁就表示自己已饱不需要再进食了
B、行拱手礼时,双手的叠放次序为右手包在左手之外
C、拜访别人时,如果有非常充分的理由,也可不提前预约
D、同事开车时,为表示尊重,最好坐在后面一排而不要与同事并排而坐
【参考答案及解析】
1、 第一步,本题考查交通标示。
第二步,根据关键信息“蓝底”“白色自行车”,可知图案表示“准许非机动车通行”。
因此,选择B选项。
2、 第一步,本题考查生活常识。
第二步,网络道德礼仪是用于规范网络行为的社会和技术方针的基本协议。它既是保证网上人们正常交往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手段,也是判别网民是否文明礼貌的行为标准。
因此,选择D选项。
3、 第一步,本题考查物理。
第二步,组装自行车时,前后轮辐条和外胎可以同时进行,故需要1小时。传动系统、制动系统和调试必须有先后之分,故又需1小时。合计2小时。
因此,选择C选项。
4、 第一步,本题考查生活常识。
第二步,大自然中的水体结冰,除了和温度高低有关以外,还和水中杂质多少、流动速度快慢有关。首先,在通常状况下,溶液(溶解有其他物质即杂质的水)的凝固点比纯水的凝固点要低。所以,纯水容易结冰,这也是路面结冰时可以撒盐化冰的道理所在。其次,虽然0摄氏度是冰点,但是流动的水间和水与河道间有摩擦,会产生热。加之流动的水还有动能,要使流动的水结冰,必须先使它停止下来,这就要放出更多的能量。要想使流水结冰需要更低的温度,把相应的动势能消耗掉才可以,河流和瀑布难结冰就是这个原因。所以,仍然流动的淡水河其水温有可能为零下3摄氏度。
因此,选择C选项。
5、 第一步,本题考查日常礼仪。
第二步,筵席中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,表示酒足饭饱不再进食了,但不收拾碗碟,表示“人不陪君筷陪君”之意。若要暂时停餐,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。
因此,选择A选项。
——相对面教育——
客服微信
推荐课程
最新招考
2025年7月安徽事业单位招聘公告|报名入口汇总
2025年芜湖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招就业见习40人公告
2025年芜湖繁昌区机关事业单位招就业见习44人公告
2025年安庆桐城市事业单位准考证打印入口
2025年安庆岳西县事业单位准考证打印入口
2025年安庆怀宁县事业单位准考证打印入口
2025年亳州蒙城县事业单位准考证打印入口
2025年滁州定远县机关事业单位招募就业见习40人公告
2025年宿州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招募就业见习60人公告
2025年铜陵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就业见习人员招66人公告
推荐教师
刘洋
15年行测/面试培训师
哲学硕士
宋国栋
15年申论/面试培训师
硕士研究生
唐广磊
15年申论/面试培训师
硕士
方博
15年行测/面试培训师
硕士研究生
宋晓燕
15年申论/面试老师
热门备考
2025年安徽省考面试珍题汇总
2024年安徽省各地市事业单位面试试题汇总
2025年公务员考试新增题型:政治理论每日一练(07-15)
2026年安徽公考备考:07-15每日一练:资料分析之间隔增长率计算
2025年公务员考试新增题型:政治理论每日一练(07-14)
2026年安徽公考备考:07-14每日一练: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虚词与成语综合考查
2025年公务员考试新增题型:政治理论每日一练(07-13)
2026年安徽公考备考:07-13每日一练:数量关系之平面几何类
2025年公务员考试新增题型:政治理论每日一练(07-12)
2026年安徽公考备考:07-12每日一练:判断推理之同